搜索
明十三陵
發布時間:2011-04-22
明十三陵在北京西北約44公里的昌平縣天壽山下的小盆地上。陵區面積達40平方公里。有長陵(成祖)、獻陵(仁宗)、景陵(宣宗)、裕陵(英宗)、茂陵(憲宗)、泰陵(孝宗)、康陵(武宗)、永陵(世宗)、昭陵(穆宗)、定陵(神宗)、慶陵(光宗)、德陵(熹宗)、思陵(思宗)等十三處明代皇帝的陵墓,統稱明十三陵。各陵除面積大小、建筑繁簡有異外,其建筑布局、規制等基本一樣。平面均呈長方形,后面有圓形(或橢圓形)的寶城。建筑自石橋起,依次分列陵門、碑亭、祾恩門、祾恩殿、明樓、寶城等。各陵原設有“監”,專司祭祀掃陵之事,現僅存德陵監監墻。十三陵以地面建筑宏偉的長陵和已發掘的地下宮殿定陵為最著稱。整個陵區原來四周都有陵墻,正門開在南端,蟒山、虎峪嵯峨兩側,好似一龍一虎踞守大門。從明永樂七年(1409年)修建長陵起到清順治元年(1644年)修建思陵止,二百多年間都被定為禁地,駐有陵衛。
本文來自北京搜游網北京周邊旅游頻道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krquilt.com/gn/zb/zb/jd/2011/123377.shtml 轉載請以鏈接方式注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