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三坡
野三坡位于我國北方兩大山脈(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)交匯處。巍巍太行從這里沿冀、晉、豫邊界千里南下,崢崢燕山從這里順京、津、冀一路東行。野三坡是中國北方極為罕見的融雄山碧水、奇峽怪泉、
野三坡(2張)文物古跡、名樹古禪于一身的風景名勝區,總面積520平方公里。這里有嶂谷神奇的百里峽、森林繁茂的白草畔、風光旖旎的拒馬河、神秘離奇的魚谷洞、九瀑飛瀉的上天溝,總攬了泰山之雄、黃山之奇、華山之險、峨眉之秀、青城之幽,既不乏流水的靈動與秀麗,又有著北方山嶺的巍峨和連綿,更有苗、壯、傣、白等12個少數民族的特色建筑與民俗表演。
在天成地造的600平方公里內,地質遺跡豐富多彩,拒馬河水川流不息,生態環境原始自然,歷史文物稀有珍貴。這里濃縮了太行之情、燕山之華,匯聚了五岳神秀,再現了十四億年來地質演化過程,傳承著中華古老文明。是融雄山、碧水、春花、秋葉、瀑布、冰川、奇峽、怪泉、摩崖石刻、長城古堡、名樹古禪、高山草甸、空中花園于一體的獨特自然風景區。
華北地質歷史的縮影:野三坡雄距紫荊關深斷裂帶北端之上,多期強烈的構造運動和巖漿活動留下了一幅幅雄偉的歷史畫卷。雄偉、險峻、神奇、幽深的百里峽構造—沖蝕嶂谷和氣勢磅礴、巍然矗立的龍門天關花崗巖斷裂構造及深邃莫測的佛懂洞塔—魚谷洞構造巖溶洞泉,體現了其內容豐富、類型齊全、典型獨特的地址遺跡特點,造就了它峭壁千仞、如箭插天之雄,危崖絕壁、夾澗而立之險,怪石嶙峋、千姿百態之奇,深邃曲折、移步換景之幽。
野三坡的地址遺跡具有典型性、稀有性、系統性,是華北板內造山帶的典型代表。此外,野三坡還有完整的地址遺跡,各類不整合面清晰,侵入巖、火山巖、沉積巖、變質巖各類巖石遺跡齊全,異常發育的構造節理、斷層、褶皺等構造遺跡突出,山地夷平面、河流階地各種擬態等地貌遺跡豐富多彩。它是一部生動的地質教科書,是一座天然地質博物館,它濃縮了華北30億年來地質構造的演化史,是專家學者研究全球構造和板內造山帶的最佳區域,是學生教學實習的理想基地,是科普教育的生動課堂。
大自然的神奇寵兒:野三坡有七大景區,108個景點,或峰巒聳立、上臨霄漢;或碧翠漫野、幽泉叮咚;或奇巖嵯峨、巍然屏立;或蔥郁險峻、妖嬈連綿。
春風吹來,野三坡碧草青青,山花浪漫,流連于拒馬河邊,看山嶺之上山桃花如雪如火,徜徉于峽谷之內,感巖壁之中野樹嫩草生機無限,更有白草畔景區的冰川杜鵑,銀白的冰雪世界之中,杜鵑花迎風怒放,讓人不知身在何處,恍惚疑是天上人間。
仲夏時節,驕陽似火,而野三坡卻是一個清涼世界,曲折幽深的百里峽內,陣陣輕風裹挾著海棠花沁人心脾的花香,漫步在鵝卵石鋪就的小路上,驚嘆于大自然雕琢的回首觀音、一線天、老虎嘴等壯景。而此時的龍門天關,一幅濃墨重彩的花崗巖天然巖畫,佐以九道飛流直下,拋珠灑玉的瀑布,讓人不得不感嘆:早知三坡有美景,何必世外覓桃源。
深秋將至,天高云淡,野三坡群山逶迤,蒼莽遼闊,滿目之中層林盡染,天愈發地藍,水愈發的清,泛舟河上,看灰鶴飛掠,魚兒嬉戲,仰目望去,山頭已微見積雪,山間火紅金黃,而山腳下,卻依然是綠草如茵,當此時節,怎不令人情迷意醉,樂而往返。
野三坡的美在它的山水,野三坡的山水每一分都顯露著大自然的青睞和天地之間的和諧,且不論那保護完好的70余科2000余種植物資源,更有數百種或大或小,或靜或鬧的動物穿梭于山林中,飛翔于峰巒間,在這里,你可以深切地體會到人與自然的親密無間。
野三坡的美是大自然的杰作,重巒疊嶂、碧影滴翠、溪流瀑布、山花綺麗、飛禽走獸、峽谷峰林,共同構成了一幅獨具風采的生態畫面。
民族風情的集會:野三坡有甲絕天下的峽谷風光,有撫今追昔的懷古幽情,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同胞與我們共同演繹三坡之戀。
表演場,苗族的上刀山、下火海緊張刺激,扣人心弦;竹樓上,侗族小伙子悠揚的樹葉吹奏清音渺渺,繞耳不絕?椽汖埞媚锛徏喛棽,一派悠閑的田園風光,聽摩梭小伙講述自己的愛情故事,你會對遙遠的瀘沽湖充滿神往。
在這里,你可以欣賞到愛伲姑娘盛裝的美麗,佤族小伙狩獵的英姿,看蒙古族舒展輕柔的舞蹈,聽白族悅耳清昂的歌喉,你還可以與傈僳族的兄弟姐妹一起跳歡快的竹竿舞、板鞋舞,與傣族的姑娘小伙一起捧起清水過一個激情的潑水節。
在這里沒有民族的界限,只有團結的舞蹈,沒有相隔千山萬水的距離,只有共飲一杯酒的歡暢,生活在野三坡這個北方最大的少數民族村寨,各族兄弟姐妹歡聚一堂,載歌載舞,會讓我們感覺到這大自然深情的懷抱中流淌的是濃濃的情。
野三坡,用大自然賜與的美輪美奐的山水畫卷,用人與心靈相約造就的親情詩篇,為我們構造了一個愜意的生態大家園,少年的、青年的、老年的,都會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。野三坡,正張開她熱情的雙手,期待與您相約,相約在這片碧水藍天。
歷史文化的長廊:野三破是古代京都通往塞外的重要關隘,素有“疆域咽喉”之稱,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,龍門天關大斷壁險勝千重,一夫當關萬夫莫開,峭壁之上,鐫刻著歷代守關將士的豪言壯語,似乎又讓人看見幾百年前金戈鐵馬、浴血廝殺的疆場。龍門城堡屹立于兩山之間,敵樓、垛口、炮臺保存完好,尚可想象明朝壯士執戈守望的雄姿。
金華山北側全長45華里的內長城工程浩大,氣勢恢弘,10米高的城墻,設計獨特的關城,烽火臺,恰如一道銅墻鐵壁,蜿蜒于山嶺之中,其雄偉壯麗正是萬里長城的一個縮影。金華山南麓的清禪寺,已是千年古剎保存完好的金代壁畫色彩艷麗,形態各異,正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,寺院周圍蒼松翠柏,郁郁蔥蔥,千年銀杏仍是枝繁葉茂,果實累累。
野三坡還是革命老區,70年前蕭克將軍在這里創建了平西抗日根據地,浴血奮戰中,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,野三坡的每一道山,每一寸土,都留下了先烈們殷紅的鮮血。
走在野三坡,無處不在感受著歷史的熏染,無論是古代戍邊埋骨青山的將士,還是昨天戰斗獻身革命的英烈,無時無刻不在給我們心靈帶來劇烈的震撼。
溯其歷史沿革!朵弥葜尽返诎似叭轮颉敝休d:“三坡隸屬涿由來久矣,無可稽查!钡d有元、明、清代詩人對“盤坡積雪”(古涿洲八景之一)吟賦的詩詞多首。其一:此地即桃源,不知漢魏,遑論金元。逃名巖谷,遁跡林泉。大好河山,忍終袖手無人管。滿坡積雪,山色有無間。透過這首古詩詞,對野三坡的歷史淵源,雖可以捕捉的一些蹤影,但仍無確考。1984年縣政府組織旅游資源考察小組,對何謂野三坡及其區域、隸屬等方面進行了考證調查,現僅作一粗淺簡介:野三坡東南界房山,東北臨宛平,西北以長城為界與涿洲接壤。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增高,差異很大,故此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坡。據《涿洲志》載:“上坡與下坡因山脈之障蔽,氣候亦有不同,寒暖相差半月許。每逢春令,下坡核桃已結實,上坡始花。雨降稍遲,耕種亦隨之轉移!笨梢,三坡之名是由地形?變化,氣候不同而產生?疾煲叭碌臍v史沿革,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:“野三坡,野三坡,燕王掃北沒掃著。頭上束著野雀窩,穿的鞋子向上撅。清朝不讓進考場,祖祖輩輩血淚多!边@首歌謠,就是對野三坡的歷史寫照。據《涿洲志》載,“明初燕王(朱隸)興師掃北行至三坡境界(奴才嶺),見山中野獸(松鼠)捧食松果,王意以為拱手施禮,當謂左右曰:‘獸且歸順,況人民乎?!’遂頒恩詔免除丁糧!敝两襁廣泛流傳著這里受過皇封的說法。時至清代,因三坡人民崇敬明朝,清廷即對這里人民施加壓力,不許三坡人民介入科舉之列,取消求得“功名”的權力。這時有些境外匪盜勾結官府來三坡敲詐勒索。人民生活不得安寧,遂推舉“家道殷實,素孚重望”的“老人官”綜理坡內的一切事務,被迫組織護坡武裝,保衛鄉里。至載:“一旦聞警,不分村界。
野三坡國家風景名勝區的突出特點是“野”。520平方公里的景區面積分為百里峽自然風景游覽區、白草畔原始林保護區和拒馬河避暑療養游樂區!靶、奇、險、秀、幽”的奇山秀水中分布著72個景點,是一個山水泉洞、鳥獸魚蟲、林木花草、文物古跡無所不包,無所不奇的自然風景區。有酷似桂林山水的拒馬河風光,形如鬼斧神工的峽谷奇觀,幽深奇異的溶洞,神秘離奇的怪泉,謎底難解的金華山,森林蔽日的白草畔,又有巍峨的長城、蒼勁的摩崖石刻,古老的棧道、廟宇,保存完好的古智人化石和平西抗日烈士陵園。春季山花遍野;夏季清涼避暑,平均氣溫22℃;秋季山果風香,天高氣爽;冬季滑冰、狩獵。這里民風淳樸,管理制度完善,游客盡可暢心游覽
本文來自北京搜游網北京周邊旅游頻道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krquilt.com/zb/jd/248315.shtml 轉載請以鏈接方式注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