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居寺旅游攻略
云居寺
云居寺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區境內的白帶山下,距市中心70公里;東接上方山、西俯拒馬河。云居寺占地面積7萬多平方米。由云居寺石經山藏經洞、唐、遼塔群構成我國古代佛教文化一大特色。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一九九二年被評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。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,經過歷代修葺,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。兩側有配殿和帝王行宮、僧房,并有南、北兩塔相對;寺院依山而建規模非常宏偉。云居寺是佛教經籍薈萃之地。寺內珍藏著石經、紙經、木板經號稱三決。石經始刻于隋大業年間(605年),僧人靜琬等為維護正法刻經于石?探浭聵I歷經隋、唐、遼、金、元、明六個朝代。綿延1039年,鐫刻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。向這樣大規?,歷史這樣長久,的確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壯舉,是世上稀有而珍貴的文化遺產。不愧為北京的敦煌、世界之最。為了更好保護這批珍貴的佛教文化遺產,云居寺于1999年9月9日9時9分9秒將10082塊遼、金石經全部回藏到恒溫、恒濕、密閉、充滿氮氣的地宮中。為了變于游客參觀石經,地宮內部設有9個觀察窗口,可以直接觀察到10082塊遼、金石經的壯觀景象。紙經現藏22000多卷,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,數量之多是國內各大名寺所罕見。木經始刻于清朝雍正十一年(1733年)至乾隆三年(1738年),現存七萬七千多塊,堪稱我國木板經之最。石經山海拔450公尺,山腰有9個藏經洞,其中雷音洞為開放式,洞內寬廣如殿,四壁鑲嵌經板都是靜琬早期所刻。洞中有四根石柱,石柱上雕刻佛像1056尊,故稱千佛柱,九洞藏經4196塊。石經山現有唐塔兩座,建于唐初,距今已有1200多年。為了便于游客參觀隋唐石經,云居寺于1999年10月24日開通了往石經山索道,全長830米,是全國第一條跨越鐵路的索道,在乘坐途中可一覽云居寺全貌及石經山四周優美的山色風光。目前云居寺有唐塔7座,遼塔5座及隋唐碑刻等歷史文物。云居寺不僅藏有佛教三絕與千年古塔,而且珍藏著令世人矚目的佛祖舍利。舍利(佛教名詞)意為尸體或身骨。相傳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后結成的珠狀物。云居寺1982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發掘的是赤色肉舍利兩顆。為千年古剎增添了一份祥光瑞氣。云居寺是國內外著名的佛教寺院,享有\"北方巨剎\"的盛譽。云居寺特有的幽靜地理環境,奇特迷人的秀麗風光,蘊涵著濃郁的佛教文化特色。
交通路線
從天橋做917至云居寺、十渡,5月--10月前門游10路,北京南站--云居寺,都可直達云居寺
票價
云居寺門票30元,觀瞻佛舍利10元,石經山10元,索道30元(來回)
本文來自北京搜游網房山旅游頻道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krquilt.com/zb_fs/gl/232823.shtml 轉載請以鏈接方式注明。